b站广告合作,从罗永浩到陈鲁豫:B站打响视频播客第一枪,抖音小红书慌了?

最近B站在视频播客这事上动作特别大,直接把罗永浩、陈鲁豫、于谦这些名人都请来了,一下子搞出近20档节目,热度马上就起来了。罗永浩入驻后的首期节目,就拉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对谈,俩人一聊就是4小时,李想还少见地把自己25年创业经历全讲了,这节目一上线就拿了近300万播放量。说实话,能让大家坐住看4小时长视频,除了李想的创业故事够实在,罗永浩自带的话题感也帮了不少忙,B站这步“靠名人拉热度”的棋走得挺准。

于谦的新节目《多新鲜纳》也很有意思,没聊别的,专门讲“吃谷”,就是B站用户常说的买动漫周边,这话题直接戳中了平台核心用户的兴趣点,毕竟“吃谷人”在B站本来就有一大群,于谦一讲,亲切感直接拉满。陈鲁豫的节目也没落下,邀请了易立竞、陈奕迅、窦文涛这些熟面孔,既有深度访谈又有娱乐话题,很容易出圈。

看数据更明显,2025年第一季度,B站视频播客的消费时长就有259亿分钟,累计受众4000万人次。单从这两个数就能看出来,大家对视频播客不是没需求,毕竟跟传统音频播客比,能看到主播的表情、动作,沉浸感强多了,也难怪愿意花更多时间看。

平台们各有玩法

B站也没光靠名人引流,今年7月直接推出了《视频播客出圈计划》,手笔不小,10亿级的冷启动流量、AI辅助创作工具“代号H”,还有好几个城市的免费录制场地,全给创作者安排上了。其中“代号H”还挺实用,能接文案和音频两种输入,专门适配播客和泛知识杂谈,帮创作者找素材、剪视频省了不少劲。本来想做视频播客的人可能还怕麻烦,有了这工具,门槛一下就降下来了。

当然,其他平台也没闲着,都想在这赛道上分杯羹,小红书搞了个“随时随地视频播客”活动,主打“朋友聊天”的感觉,不用搞得太正式,还要求时长控制在15到20分钟,明显是冲着大家的碎片化时间来的,跟B站的长内容打法完全不一样。抖音也没落下,旗下的“抖音精选”APP上线了《精选奇遇记》,不光播视频,还把音频同步到播客平台,更绝的是用短视频逻辑剪高光片段分发,把自己的优势全用上了。只能说,每个平台都在找适合自己的路子,没说谁对谁错,但热闹是真热闹。

赚钱难题不好解

不过B站这么折腾,核心还是想靠视频播客让自己的内容生态更赚钱,毕竟现在抖音、快手靠着碎片化、娱乐化内容,抢了太多用户注意力,B站用户规模增长有点受限,急需找新的增长点。再看收入,今年上半年B站广告收入20多亿,虽然比去年涨了30%,但跟字节、快手动辄上百亿的广告规模比,差得不是一点半点。想让外界相信它未来的广告和会员潜力,B站必须拿出新的增长故事,视频播客就是它押的宝。

海外的倒是给了个参考,今年3月官方说月播客活跃观众已经破10亿,还搞了能动态插入的主播口播广告位,连短视频的流量都能反哺长节目,商业化路子走得很顺。但国内市场跟海外不一样,B站靠名人把视频播客带火了,可这东西现在还偏小众,能不能真正走进大众视野,让更多人愿意日常消费,真不好说。

更麻烦的是创作者这边,有个叫斯斯的主播透露,她团队做一期视频播客要花两周,而音频内容只需要两天。老实讲,时间成本差这么多,要是赚不到钱,谁愿意一直做?现在B站创作者的收入,主要靠平台补贴和广告植入,后者尤其重要。但视频播客本质是“慢媒介”,没法像短视频那样快速帮品牌转化或者打声量,品牌方愿不愿意多投钱,还是个未知数。

行业混战看什么

现在整个行业都在抢视频播客这块蛋糕,只是玩法各不同,能不能成,还得看谁能抓住关键。今年8月,字节跳动就推出了AI视频播客生成工具“播刻”,能自动生成字幕、剪辑高光片段,明显是跟B站的“代号H”对着干,以后技术肯定会成为重要的竞争点。

用户习惯也在变,现在年轻人看播客不满足于光看,还想互动,发弹幕、投票、实时连麦,有个UP主“半佛仙人”就在视频播客里搞了“观众选题”,结果单期互动量超50万,用户停留时长也涨了40%。这说明互动感越来越重要,谁能满足这个需求,谁就能留住更多用户。

还有垂直赛道,最近喜马拉雅推出了“视频播客垂直赛道扶持计划”,专门聚焦科技、财经、心理这些领域,跟B站的“名人+泛娱乐”路线完全不同。如此看来,视频播客未来可能不是谁名气大谁赢,而是谁能精准抓住特定人群的需求,谁就能走得更稳。

总的来说,视频播客现在确实是风口,但对B站来讲,不是拉来名人、搞了扶持就完事了。能不能解决创作者成本高、赚钱难的问题,能不能把小众内容做成大众消费,这些都得慢慢试。说不定这真是内容平台的下一个增长点,但前提是平台、创作者、用户都得磨合好,不能光想着赚钱。毕竟大家愿意花时间看,最终还是因为内容够好,不是因为它能变现。

云衔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企业数字化广告营销解决方案的服务商。公司凭借深厚的行业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,致力于为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、更高效的数字化广告营销与运营服务。

发表回复